筆者最近讀兩航海相關作品,海明威《老人與海》(1952)與梅爾維爾《白鯨記》(1851),分別因兩句子:
He was still sleeping on his face and the boy was sitting by him watching him. The old man was dreaming about the lions.「他依然趴睡著,男孩坐在他身邊看著他。老人又夢見了獅子。」
I know not all that may be coming, but be it what it will, I’ll go to it laughing.「我不知道將來會是怎樣,但隨它怎樣來吧,我還要哈哈笑迎它。」
兩首歌,Rod Stewart 翻唱的 Sailing(1975),Achim Reichel 的 Aloha Heja He(1991),
沉靜,簡短,一清如水,像是書桌前喝著咖啡,按計畫嚴格寫完的,看完能卻能深刻在印象中
瘋狂,像是醉酒後,寫了一篇,再次醉酒後,又寫了一篇
一休兒最近開始讀梅爾維爾的《白鯨記》(1851),文風很有趣,與同時空梭羅的《瓦爾登湖》(1854)很像,具有很強的現實諷刺批判,類似格言筆法,也與半世紀後卡夫卡的文字類似,三者看世界的思想都極具想象,這是天賦的體現,讀第一段文字就能發現這種光年之外的永恆星光。
讀海明威《老人與海》(1952),略感沉悶;讀梅爾維爾《白鯨記》(1851),異常歡喜!以實瑪利這人太有趣了!
另一航海經典,Vangelis 的 Conquest of Paradise(1992),來自《1492:征服天堂》,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抵抗社會洪流,抵達新大陸呀!想象一帆船面對一棟樓那麼高的海浪,一次航行不就是人生的微觀版,也像文字記錄下的一箇人,文字無法描述作者的全貌,人無定型,卻留下不變特徵。
祝 AI 時代所有的航海者,新秩序時代所有的探險者、征服者,讓我們像十年前移動网路的淘金者那樣,與任何時代的淘金者一樣,抵達我們的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