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點子,來自別人、社交网路、AI,多數沒有動力、也不是对这件事真正感兴趣(不適合自己),只是被能赚钱吸引;方法也是錯誤的,因為發佈這些訊息的人多是內容創作者、影響者、投資者的視角,而不是創業者、構建者的視角,與他們近距離接觸,讓你一開始總是去思考市場營銷,而不是商業本質。

或者獨立開發者、小創業者,如果被他們的言論影響,只會限制你做小事情。我想任何人一開始計算自己的目標時,一定是找到最大可能,而不是受限可能。做 20 萬與 100 萬的生意是差別不大的,但 100 萬與 10 億的生意,差別就很大。我們需要與成功企業家學習,而不是不成功、不讀書、不懂歷史,還不斷發言批評成功企業家的無知影響者。

Sam Altman: The Future of OpenAI, ChatGPT's Origins, and Building AI Hardware(Conviction & Resilience)

你對這件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這件事情上的競爭力,不可構建的要素

興趣、創造、產品,歷史、未來、行業、原理、基礎知識、理論思維、抽象思維、獨立精神、批判深刻思考精神,网路精神、創業精神、創造精神說到底是科學精神,人類好奇、人類想象,事物本質,有挑戰的事(不同人的數學思維不同),勝利、成功;比如:下一代計算(Next-Gen Compute/Infer)、類似研究抹香鯨的科學研究成為一種新需求(正如人們不再對農業感興趣,未來人們可能也不再對現在的生活方式感興趣)

學了一圈,走了一圈,回到了原點,A great idea,即你要做甚麼?收穫了對行業的理解、商業的理解、平靜的內心。

如果只依據此,就開始去執行,往往堅持不到最後,無法不斷迭代產品,無法達到規模化增長

因為你對它的理解就像找工作應聘公司一樣,聽到的是別人的信念解釋,重寫記憶渴望習俗的人

與投資類似。要堅持十年,相比現實的真實需求,對自己做的事情的理解、怎麼看這世界更重要(這兩點現實生活中的人、网路訊息都無法提供),這才能給內心信念,不然市場恐懼時恐懼、市場貪婪時貪婪、市場悲觀時悲觀、面對絕大多數人的否定時退縮,無法長期持續高強度堅持創新、堅持構建下去,在未來市場也就不會有任何優勢。

而不是自己從觀察出發、從身邊出發,基於商業本質發現的獨特視角點子,這一過程是信念構建必經之路,有了它你才能真正的開始去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