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等級、種姓、普世價值

自然的美麗、速度、力量源自競爭,人類社會不斷提高的生活體驗(價格降低功能性能增加)源自企業之間的競爭。但無法完全消滅對方,因為互相依存,會達到平衡,把宇宙一切都吃完了,自己的存在也沒價值了。

競爭像性慾一樣,透過基因刻畫在我們的大腦、脊髓、細胞,以及我們累積起來的習俗與文化。

例子:你看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啥也沒做買股票賺了錢,然後買了輛蘭博基尼。博弈論,股市要賺錢就得透過知識判斷比其他人做出更好決策。

洛克菲勒,法律平等人權,經濟階層

共產主義,工人階級,抹殺家庭、經濟等級,顛倒的價值:腦子相信經濟平等,骨子不把別人當人看,目的獲得經濟利益而非幫助他人,變成庸人或魔鬼。想要卓越,卻不認同等級,喪失競爭慾望,超越慾望。

是競技運動,而非戰爭侵略,不是弱肉強食的零和遊戲。短期量化交易 vs 長期價值投資,零和 vs 正和,前者的收入來自他人的恐懼或貪婪損失,後者的收入來自產品服務為他人提供的價值換取而來的營收增長,與前者的基於未來預期的市值不同。

為甚麼人天生爭強好勝?

[组织的金字塔和分层(競爭與等級)](https://reuixiy.notion.site/f4e94cea44334ec1bf91b158ecae2f2b)

談創新:物競天擇

[自尊、承認。我覺得也即身分認同,除了在他人讚同、配偶(性愛)競爭、框框內層級競爭(競爭與等級)中獲得勝利得到認同感外,另一常見的就是分化否定以獲得自身認同,如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的階級否定,哲學本質來說也即透過「不是」來定義「是」也即自身,這種方式其實是非常常見的,我們的一切跳框創新都由此而來,只不過我們用具有進步意義的「新」字取代了「不是」,比如:工人階級。](https://reuixiy.notion.site/240c9131ed4f805d8d4de950efcd76d5)

競爭、生存、恐懼

柔弱勝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