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言

帶著「真正目的是到這箇國家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實際運用」目的在美國考察 9 月,「依據其明察秋毫的觀察力」寫了這本書。

托克維爾認為,建立一箇新世界,必須由新的政治理論,而這箇政治理論就是關於民主的基本原理。他沒有根據過去和現在的政治體制的歷史對比分析去創制這箇民主理論,也沒有像當時的一些學者引用古希臘城邦和共和時期羅馬的歷史去說明當時資產階級民主的過程,而認為當代的民主原則主要應當從當代的具體歷史條件去總結和解釋,不能用某種一般規律去總結和解釋。

這部書的基本思想,在於承認貴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與民主的發展勢不可擋。他說:「平等的逐漸發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這種發展具有的主要特徵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時每刻都能擺脫人力的阻撓,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幫助它前進。」

「民主政府儘管還有許多缺點,但它仍是最能使社會繁榮的政府。」「即使民主社會將不如貴族社會那樣富麗堂皇,但苦難不會太多。在民主社會,享樂將不會過分,而福利將大為普及⋯⋯國家將不會那麼光輝和榮耀,而且可能不那麼強大,但大多數公民將得到更大的幸福。」

托克維爾說他們規定了權力分享的原則與「控制與反控制」的制度,「清楚地認識到⋯⋯除了人民的權力以外,還要有一定數量的執行權力的當局。這些當局雖不是完全獨立於人民的,但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因而既要被迫服從人民中的多數的一致決定,又可以抵制這箇多數的無理取鬧和拒絕其危險的要求。」

因此,墨西哥照搬美國的憲法,並未使墨西哥富強。他認為,有助於美國維護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環境、法制和民情。但「按貢獻對他們分級⋯⋯自然環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托克維爾認為,美國的民主的民情扎根於歷史上形成的新英格蘭鄉鎮自治制度。這箇早在 17 世紀開始形成,後經基督教新教的地方教會自治思想培養壯大起來的制度,促進了美國獨立運動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積極參加公共事務的覺悟,並為後來被聯邦憲法肯定下來的中央和地方分權的制度奠定了基礎。托克維爾把鄉鎮自治的傳統看成是人民主權和美國人在實踐中確立的公民自由原則的根源。

托克維爾還特別談到陪審制度的政治作用,把有陪審員參加的法庭看成是免費的學校。這箇學校向人民傳授治國的藝術,培養公民的守法精神。

民主社會雖然也追求自由,但這種追求要服從於對平等的追求。「他們希望在自由之中享受平等,在不能如此的時候,也願意在奴役之中享用平等。」

據托克維爾說,平等和箇人主義可能產生促進權力集中和權力獨自再生的作用。隨著平等的日益發展,人們的相互依賴關係雖有擴大,但不夠密切了。結果,人民整體的形象高大起來,對箇別人的價值採取輕視態度,形成「社會的利益是全體的利益,而箇人的利益不足掛齒」的思想。箇人主義有使公民們逐漸拒絕參加社會活動的消極作用,人們總是很難放棄私事而去擔任公職。於是,把公益工作都推給國家,使國家走向集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