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主要討論的兩箇重要概念便是「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韋伯要回答的研究問題正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之間的關係。

韋伯在第二章先針對「資本主義精神」進行討論。引述美國人班傑明·富蘭克林的文字,資本主義精神指的是一種帶有功利主義色彩,以增加資本本身為目的,累積箇人資本的責任。並且將積累的資本用於社會再生產而不是箇人消費。資本主義精神同時帶有資產階級文化的色彩,描述箇人只要能夠在經濟制度下以合法管道賺錢,就是擅長於某種天職的表現。韋伯認為,所謂「天職」(德語:Beruf,英語:calling)指的是新教教派中的核心倫理,來自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天職」描述人們不是要以苦修、超越世俗道德的禁慾主義方式來追求上帝的應許,反而應該在俗世中,完成箇人在其所處職業位置上的工作責任和義務。韋伯描述的資本主義精神具有理性計算的特徵,以嚴格、小心謹慎且有遠見的計算為基礎,進以謀求經濟上的成功。這種資本主義的特徵和韋伯自己描述的傳統主義經濟特徵不同,不是僅追求餬口的農民謀生舉動,也不是如同業公會(英語:guild,行會)師傅或冒險家般,利用各種政治機會和非理性的活動來獲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