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查看的新聞、訊息飛速而過卻也轉瞬即逝,數學、物理、科學、技術、工程,這些領域的許多知識都是經典,為甚麼?因為它們是不斷傳承下來的真理。在科學成就面前,一切世俗成就皆黯然失色。相反,很多知識如同流行語一樣迅速流行又迅速消失,回歸到書籍傳承的用詞之中。

對於文學,經典也是如此,由許許多多人選擇傳承下來的,雖然無法透過公式演繹或實驗證明來驗證其真理,但閱讀經典的過程就如學習數學公式的過程,它會構成你對世界理解,以及未來想要搭建的物件的堅固基礎。這種堅固,能夠抵禦現實的時空洪流,成為物質般的客觀真理。

文學經典是適合青少年的讀物嗎?抑或只是成人讀物,畢竟作者是成人,寫作時面向的讀者也是成人,沒有成人生活經歷體驗,恐怕也不能理解書中的言語。但是青少年時期缺失了經典閱讀的培養,成人時期就很難去培養了,多數成人已經只按照社會習俗既有秩序去生活去收入去消費,只是被使用與使用者,會再去思考的人少數又少。文學是思考者的產物,任何依舊在社會洪流中保持思考的人,都終會走向文學。

哲學經典倒是不受影響,青少年也能理解,而不只是記憶或產生熟悉感,後者像兒童背《論語》一樣,先於理解之前去記憶和熟悉,以伴隨一生。

除了這些人造產物,自然與生命則是更為久遠的經典,我們誕生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