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https://yixiuer.me/excerpts/erwin-schrodinger-what-is-life-preface/

第一章 經典物理學家對這一主題的探討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1. 研究的一般性質和目的

在一箇生命有機體的空間界限內發生的時空中的事件,如何用物理學和化學來解釋?

想到了宇宙中類似內容與實驗

2. 統計物理學 結構上的根本差別

為使陳述更為生動有趣,我先把後面要詳細說明的內容提前講一下,即活細胞最重要的部分——染色體纖絲——可以被恰當地稱為非週期晶體。迄今為止,我們在物理學中只處理過週期晶體。在一位謙卑的物理學家看來,週期晶體已經非常有趣和複雜了;它們構成了最有吸引力和最複雜的物質結構之一,由於這些結構,無生命的自然已經使物理學家費盡心思了。然而與非週期晶體相比,它是相當簡單和乏味的。兩者在結構上的差別就如同一張是反覆出現同一種圖案的普通壁紙,另一幅則是技藝精湛的刺繡,比如一條拉斐爾掛毯,它顯示的絕非單調的重複,而是那位大師繪製的一幅精緻的、有條理的、富含意義的圖案。

3. 樸素物理學家對這一主題的探討

根據他之所學,根據其相對簡單、清楚和謙卑的科學觀點,他能否為這箇問題做出一些適當的貢獻?

事實證明,他是能夠做出貢獻的。接下來他便把理論預見與生物學事實作比較。結果將表明,他的觀點大體上是合理的,但需要作一些修正。這樣一來,我們將逐漸接近正確的觀點,或者更謙虛地說,將逐漸接近我認為正確的觀點。

即使我在這一點上是正確的,我也不知道我的道路是否最佳和最簡單。不過,這畢竟是我的道路。

思路清晰

4. 為甚麼原子如此之小?

原子之小反引生命之大,為甚麼生命如此之大?

5. 有機體的運作需要精確的物理定律

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如果我們的有機體非常敏感,以至於單箇原子或者哪怕是幾箇原子也能給我嗎的感官造成一種可知覺的印象——天哪,那生命將是甚麼樣子?有一點需要強調:幾乎可以肯定,那種有機體不可能發展出一種有秩序的思想,使這種思想在經歷一連串早期階段之後,能夠最終形成原子的觀念和其它許多觀念。

我們所說的思想(1)本身是一種有序的東西,(2)只能應用於在一定程度上有序的材料,即知覺或經驗。這有兩箇推論。首先,一箇身體組織,要想與思想密切對應(比如我的大腦與我的思想密切對應),就必須是一種非常有序的組織,這意味著在它內部發生的事件必須遵循嚴格的物理定律,至少要達到很高程度的準確。其次,外界其它物體對那箇物理上組織得很好的系統所造成的物理印象(顯然對應於相應思想的知覺和經驗),構成了我所說的思想材料。因此一般來說,我們的系統與別人的系統之間的物理相互作用本身具有某種程度的物理秩序,也就是說,它們也必須遵循嚴格的物理定律並達到一定程度的準確。